0元配送,10元起送 外卖大战“打”进高校
“再这么喝下去,我要喝出糖尿病了!”这个周末,“外卖大战”继续如火如荼。7月12日开始,淘宝闪购、美团、京东再度加码外卖补贴,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晒出新一轮的 “战绩”,低价甚至是免单的奶茶咖啡是其中的主流。
文 | 电商在线“一代人有一代人要领的鸡蛋,喝不完根本喝不完”“今年夏天减肥最大的阻力”,在消费者激烈的调侃声中,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激烈的即时零售对决,再度爆发出惊人的数据。
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本周环比净增15%。7月13日凌晨,美团发布“战绩”称,截至7月12日23时36分,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超过1.5亿。
在补贴“撒币”这种大开大合的比拼之外,外卖平台们也正在悄悄攻坚更细分、更垂类的市场。
近日,天猫校园推出了专注于高校场景的全新外卖品牌“天猫校园外卖”,并已上线同名微信小程序,覆盖海南、湖南、山东、江西、四川、陕西、新疆等多地的相关高校。
高校,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2023年开始,不少茶咖餐饮品牌都纷纷开出了各自的校园门店,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至少有35个茶咖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开出超9000家校园店,占门店总数的6.15%。
校园到寝外卖服务,也曾是火热一时的学生创业项目,校园内“楼上楼下”的“最后一百米”吸引着无数年轻创业者。如今,当外卖巨头选择进一步发力校园外卖市场,又能带来哪些新变化?对于校园市场的精耕细作,又能为平台带来哪些新机会?
“0元配送费”,天猫校园外卖上线
“10元起送,0元配送费”。
打开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不难发现,天猫校园外卖的配送门槛,很明显比大众外卖配送低出一大截。其点餐流程和饿了么与美团无异,消费者只需选好心仪餐品,准确填写收货地址与期望送达时间,便能提交订单。
从入驻商家上来看,除了校内商家外,还有不少分布在学校周边的校外商家。品类上涵盖了餐食盲盒、烘焙甜点、校园超市、炸鸡汉堡、水饺面食、校园食堂、特色小吃、鲜果茶饮、烧烤夜宵等。除了常规品类外,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还设置了特价商品专区,用来吸引更多学生用户下单购买。
所有商品都是校园专送,配送时间在35分钟左右。配送方式除了一般的外卖配送和预约到店自提外,还增设了快递邮寄这一选项,可能适用于预制菜、特色包装食品等品类。
学生们除了能够享受到“足不出户就能拿到外卖”之外,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内的外卖骑手招募链接,做骑手兼职,赚一些外快。
不难看出,在进军校园外卖市场这一布局上,天猫已然做好了初步的准备。
事实上,“外卖取餐不便、配送时间过长、拿错餐”是很多学生在大学校园点外卖时都曾遇到的烦恼,天猫校园外卖的入场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对平台而言,校园市场相对集中,校园内的学生宿舍、教学楼位置固定,配送半径比城市商圈小得多,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从而构建高效、优质的配送体系。
不过,区别于普通外卖场景点对点的服务模式,校园对外卖配送也有着更严格的安全管理规范。天猫校园外卖市场能否真正走出差异化道路,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大战之下,要找新的增长曲线
2025年的外卖战场,可以说战火一波接着一波,从未停歇。
高盛在相关研报中称,预计外卖市场竞争将持续至下半年。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外卖和美团各平台的补贴力度加大,共同刺激行业订单量增长显著,预计行业订单量同比将增长 30%。新用户增多及老用户购买频率上升,可能会在中期内(即便补贴回归正常后)推动潜在市场规模扩大,并交叉销售到其他即时零售场景。
在这场外卖大战中,谁赢、谁输,还远远未到下结论的时候,平台为什么还要花力气去拓展校园外卖市场?
事实上,当下通过补贴为主导的外卖大战,尽管依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无疑也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较量。野村控股估算,仅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美团和京东就为各类折扣投入约 40 亿美元。这样近乎“疯狂”的厮杀和赛道内卷,寻找新的市场切入口自然成为平台们的共识。
今年以来,美团和京东都开始着手探索外卖集合店模式,6月18日,京东在哈尔滨开了首家实体餐饮集合店七鲜美食 MALL,试图借助餐饮集合店模式,拓宽自身生态版图,达成线上线下的深度交融并形成合力。美团也于今年7月宣布要通过开出更多浣熊食堂门店来加深“外卖新基建”。
天猫入局校园外卖,看中的则是广阔的高校外卖消费市场。
《2024 - 2030年中国校园外卖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校园外卖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校园外卖市场的交易额从2018年的15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约5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5%;2024年中国校园外卖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600亿元大关,至2027年更是有望达到1200亿元。
而之所以没有通过饿了么、淘宝闪购等超级流量入口,而是通过天猫校园,来探索校园外卖模式,或许也是为了开辟出一个新的独立战场。公开资料显示,天猫校园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校园数字化服务,通过“线上应用+线下门店”双模式运营,为学生提供零售购物、智能生活服务及文化体验等全场景服务生态。
另一方面,通过天猫校园来开展校园外卖业务,也能通过以餐饮外卖为支点,进一步拓宽天猫校园的服务场景,撬动更多的可能性。
校园生意,还好做吗?
在细分市场的吸引力背后,是远比大众标准化市场更为复杂的挑战。
尽管校园外卖市场潜力巨大,有望为外卖行业来新的增量,但其之所以会被外卖平台留到现在才去发掘,显然并不是没有理由。
在校园中,如何维持“规范有序的校园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是摆在外卖配送前更为重要的问题。在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上也可以发现,多数校园的配送时间并不是全天可配送,不少学校都锁定在上午10:00-13:00、下午16:00-19:00,午餐和晚餐两个饭点。
另外,不少校园目前都以公开招投标程序引入标准化校内配送团队,如何开拓出更多校园合作伙伴并满足校内配送标准,同样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除了配送标准问题外,越来越多入驻在校园内的餐饮门店,无疑也给了年轻的学生消费者更多选择的权利。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年度消费规模约为8500亿元。另外,据红参产业院调研,目前在高校就读的消费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5岁,月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了1075元。
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之下,高校自然就成为了不少品牌们眼中的“香饽饽”,海底捞、老乡鸡、紫燕百味鸡、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众多知名品牌纷纷抢滩高校市场,在校内开设门店。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高校商圈内的社会餐饮门店数量已增至62万家。
《2025-2031年中国高校餐饮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餐饮市场规模增长至483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6%;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至5440亿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
除了争抢大学生在校四年的“校园食堂”,校园店也是连锁品牌们培养品牌好感度的一步“长棋”,海底捞西安文理学院店负责人在接受公开采访时就曾提到,“我们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毕业后,他们更有经济实力的时候就会去吃海底捞。”
尽管学校传统食堂、品牌校园店、周边餐馆形成了多层供给,但总会有人在特定的时间里懒于下楼——人们与商品的距离在不断变近,其中的缝隙依然存在。
《2025校园产业生态白皮书》也显示,2035年高校在学人数将达7211万,大学生日均外卖2.1次,餐饮外卖规模超1.6万亿,年复合增长率9.6%,其中“高性价比+即时配送”需求占比超 70%。
品牌校园店同样窥见了学生用户的配送需求。据甜啦啦相关人员接受公开采访时透露,他们的部分校园店会有配送服务,只要学生需要,他们能够把茶饮送到校园中的任何地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甜啦啦培养用户赢得了先机。
这也意味着,对于外卖平台和餐饮品牌们而言,想要赢得学生用户的青睐,需要比在大众市场,在运营和服务上下更多苦心。不过,正因为像校园这样的细分市场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才有可能为平台和品牌深挖出一条更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未来,平台和品牌能否凭借校园市场实现突围,尚难以断言。但在摘完了低垂的果实后,即使剩下的果子再高、再难啃,也必须迎难而上。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