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物理结果明天发布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历经12年完成建设,将在明天上午10点举办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建设成功和首个物理成果发布会。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位于中国广东江门地下约700米处,是一项旨在揭示中微子基本性质的大型实验。
其主要科学目标是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并以高精度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深化人类对中微子基本性质的理解。

JUNO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开始取数,本次报告将发布JUNO的首个物理结果。
据悉,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器设备为一个有效质量约两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中心探测器)。
其位于地下700米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是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等诸多探测器部件。

布满中心探测器内壁的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中微子被液体闪烁体“俘获”时产生的闪烁光,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供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相比目前国际上的最好水平,江门中微子中心探测器的液体闪烁体体积增大了20倍,光电子产额增大了3倍,能量分辨率达到前所未有的3%。

科学家们将利用这个装置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也被称为“幽灵粒子”。
中微子从宇宙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最微观的物质世界和最宏观的宇宙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中微子,太阳不会发光,也不会有银河系、地球,以及人类。
责任编辑:站长云网
踩一下[0]

站长云网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