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Meta反垄断胜诉撬动硅谷禁忌 科技巨头或重启并购潮
11月19日,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硅谷,大型科技公司的CEO们近年来一直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斥巨资吞并竞争对手。对他们来说,即便是收购最不起眼的创业公司,也可能招致不必要的监管机构关注。

扎克伯格取得了关健胜诉
然而,在本周之后,这种默契或将不复存在。
本周二,一名美国联邦法官裁定,Meta在十多年前收购两家新兴竞争对手Instagram和WhatsApp时,并未非法扼杀竞争。这一裁决对Meta乃至硅谷来说都是一次全面胜利,因为硅谷一直依赖大公司收购小公司的策略来推动创新引擎运转。
如今,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Google、微软等科技巨头的领导者,或许将能重新通过收购新兴创业公司来保持领先地位。这项裁决来得正是时候,当前科技行业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在AI领域展开竞争。
风险投资公司Theory 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托马什·汤古兹(Tomasz Tunguz)表示,这项针对Meta的反垄断裁决“将消除大型收购方为规避监管而采取的种种迂回手段,为更多交易打开大门”。
对于是否会重启收购计划,Meta不予置评。该公司首席法务官詹妮弗·纽斯特德(Jennifer Newstead)表示,法官的裁决“承认了Meta面临激烈的竞争”。她补充说,公司将继续与白宫合作,“并继续投资美国”。
硅谷收购传统
长期以来,收购创业公司一直是硅谷生态循环的核心环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年轻企业,期望其中能诞生像Google、Meta或Uber这样的成功案例。即便未能成为巨头,这些创业公司对大型公司仍具有独特价值,无论是新人才、创新理念还是前沿产品。
多年来,科技巨头们往往愿意支付溢价吞并潜在竞争对手。2006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当时这被视为天价交易。如今,分析师预计YouTube估值约为5000亿美元。
Google还在2005年以5000万美元收购了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基础),并在2013年以略高于10亿美元收购了地图创业公司Waze。现在,Android和Waze都已成为Google产品体系的核心。
与此同时,Meta收购了Instagram、WhatsApp以及其他小型创业公司。这些服务如今已成为Meta产品组合中的重要部分,拥有数十亿用户。扎克伯格曾试图收购Snapchat,但最终未能成行。
监管下的新收购模式
但是近十年来,这类交易明显降温。自2021年拜登总统任命莉娜·汗(Lina Khan)担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后,该机构对科技企业收购采取了更强硬的策略。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也对亚马逊、苹果和Google展开了反竞争行为调查。
科技巨头们被迫另辟蹊径。许多企业开始进行“形非实是”的收购,这类交易通常被称为“人才收购”,意思是公司花数百万美元只为招聘一家创业公司的顶尖人才,而不是收购整个公司,这导致硅谷遍布着被抽走灵魂的“僵尸企业”。

扎克伯格利用人才收购挖来汪滔
在AI热潮中,这种“只要团队不要公司”的交易模式尤为突出。今年6月,Meta斥资149亿美元获得数据标注创业公司ScaleAI的49%股权,并将其CEO汪滔(Alexandr Wang)招至麾下担任Meta首席人工智能官。Meta投资后,ScaleAI迅速裁减了员工,其一小部分AI研究人员跟随汪滔加入Meta。ScaleAI仍在运营,但已失去创始人、核心员工以及部分原有客户。
今年7月,Google斥资24亿美元挖来了另一家AI创业公司Windsurf的领导团队。作为交易的一部分,Google还付费获得了Windsurf技术的非独家授权。去年,Google、微软和亚马逊纷纷与Character.AI、Inflection及Adept等创业公司达成类似协议。
Theory 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汤古兹指出,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才收购”损害了创业生态系统,因为它们降低了年轻公司的股权价值,还只让少数人获利。“它破坏了硅谷的社会契约,那就是本应人人受益。”汤古兹表示。
转折
自特朗普总统就职以来,科技公司一直希望监管机构在并购交易上更加友好。风投公司Menlo Ventures合伙人文基·加内桑(Venky Ganesan)表示,周二Meta反垄断案的裁决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大多数人最欣慰的是有了明确性。科技市场最讨厌不确定性。”他表示。
本杰明·卡多佐法学院法学教授塞缪尔·温斯坦(Samuel N. Weinstein)补充称,科技企业或许不再需要借助奇怪的交易结构来获取热门AI资产。
“看到这项裁决和特朗普政府的整体立场,企业可能会认为‘我们无需再掩饰交易意图了’。”他表示。
踩一下[0]

站长云网
顶一下[0]